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,经典IP焕发出新的光彩。4月19日至20日,智能制造学院3D打印文创社团及竞赛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作实践活动。在罗俊财和李静两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,社团成员们以广受欢迎的国产动画电影《哪吒》为蓝本,运用先进的增材制造技术进行创新实践,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完美结合。
在增材制造实训中心,同学们专注地调整着UltiMaker切片软件中的参数。从精确到0.1毫米级别的层厚控制,到优化支撑结构的设计、梯度密度填充以及成型角度的精准调控,这些关键的数字化制造参数都被同学们巧妙转化为艺术创作的语言。在两天的活动中,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意,将传统IP的文化元素融入到3D打印模型中。神话人物飘逸的衣带被转化为零件建模,混天绫灵动的形态则被解构为STL三角网格。传统美学与计算几何在数字空间中达到了精妙的平衡。通过熔融沉积成型(FDM)技术,PLA材料在220℃的精密温度控制下逐层堆积,最终将虚拟模型变成了可以触摸的艺术实体。这种“文化+科技”的双向赋能,不仅保留了经典IP的核心精神,还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智能制造时代的新表达方式。
自2024年11月社团成立以来,一直秉持“以赛促学、以创育人”的理念,通过系统化的3D设计软件练习、逆向建模软件的学习和3D打印实践,构建了学习—实践—再学习的完整能力培养模式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技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本次活动深入践行了“做中学”的教育理念。从数字模型到实体作品的转化过程,充分展现了智能制造的时代特征。随着最后一件作品完成后期处理,这场包含了模型切片、打印和打磨的实践活动圆满落幕。它生动诠释了“新质生产力”的育人内涵,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紧密结合。在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,这些在实验室里不断追求卓越的年轻人,正凭借3D打印技术重新定义传统技艺,并以他们的智慧书写着“中国智造”的未来篇章。
(智能制造学院)
下一篇:现代服务学院举办红色经典朗诵大赛